close

  陸征祥蒙受指責百口莫辯,將外交史料帶到國外。《巴黎和有巢氏房屋會與中國外交》
  作者:褐藻糖膠唐啟華 著
  出版社:社竹北買房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年7月
  定價:59.00
  今年是一戰百周年,全球關註檢討一戰相關的議題,一戰後召開的巴黎和會也是討論的重點。近日,歷史學家唐mSATA啟華利用新披露的外交資料,寫出的《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1919年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現代史的開端,原因之一即與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及其引發固態硬碟的五四運動密切相關。
  近年學界的研究,對北洋外交多有肯定,包括中國參加歐戰,派遣華工赴歐等,都有正面的評價。至於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成敗,及其對國內的影響,至今尚有爭議。邇來與陸征祥相關的外交檔案出土,對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提出與以往歷史詮釋不同的看法。
  巴黎和會,碩果纍纍
  中國和會外交方針相當靈活,在和會爭取到的成果,遠超出中國的國力以及對一戰的貢獻程度。
  中國代表團在和會中共提出四個要求,即《山東問題說帖》、《希望條件說帖》、《德奧條件說帖》、《廢除中日民四條約說帖》,主張山東德國權益應直接交還中國、改正列強在華種種條約特權、中國對德、奧和約應列條件之意見以及廢除所謂二十一條等四件事。
  過去學界認為中國在和會只有德奧條件一事算是成功,其他三事則山東權益未能爭回,廢除民四條約及希望條件兩項說帖和會皆未受理,因此是“外交失敗”。近年研究則指出除山東問題之外,中國在和會收穫不少,主要有:參與國際聯盟盟約的草擬,並加入國聯成為創始會員國,為日後在國聯的表現奠基。拒簽對德和約,但後來與德國單獨議約,簽署第一個平等新約。在和會簽署對奧、匈、保三個和約,收回部分條約特權,又簽署《國際航空專約》。希望條件說帖是中國第一次向國際社會表達對不平等束縛的不滿,為日後中國要求修改條約爭取平等國際地位重要的宣示。整體而論,中國在和會外交不能算失敗;若拉長時間,考慮到後續的發展,許多和會提出的問題,陸續得到較好的解決,和會外交的成果更可以肯定。
  最近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評價中國在和會外交的成敗,必須考慮到北京政府外交政策的演變,由一戰期間之親日,到參戰後逐漸轉向“親日聯美”,戰爭結束後進而轉變為“聯美製日”,迨巴黎和會中山東問題“外交失敗”,許多國人認為遭美國“背叛”,北京政府認為聯美失敗,轉為修補中日關係。
  由於一戰期間日本獨霸東亞,藉口英日同盟,出兵山東攻占青島,進而提出二十一條要求,逼迫中國簽署中日《民四條約》,在山東問題上中國承認日德間的協議結果。迨袁世凱帝制失敗身死,北京當局外交上不得不親日,並試圖藉此取得日援達成統一的夢想,乃有1918年9月山東兩條鐵路合同及換文,讓日本在山東問題上取得堅強的法理地位,中國只能依賴日本多次宣言將會把膠州灣歸還中國之善意。
  1917年美國對德絕交宣戰,中國也乘機追隨對德奧宣戰,取得了參與戰後和會之入場券。1918年1月美國宣佈十四點和平原則後,中國朝野大受鼓舞,外交部頻頻討論如何援引威爾遜宣言公理戰勝強權之主旨,在和會提出擺脫條約束縛之希望條件,以及收回膠州灣的可能。10月中旬一戰勝負已定後,外交部指示駐美公使顧維鈞試探聯美,得到美國當局善意回應,並要中國將希望提出和會之問題先期見告。北京政府於11月初將中國準備提出和會條件三類:一、關於土地之完全,二、關於主權之恢復,三、關於經濟之自由,請顧使與美秘密接洽。這個草案範圍相當廣泛,主要是:收回租界租借地、取消駐兵權、領事裁判權、關稅自主、退還庚款等。美國對中國的試探,響應積極迅速而明確,並極力贊助中國參列和會,願助安排陸征祥赴歐船隻等,北京政府大受鼓舞,電告顧維鈞:中國決定與美國一致行動,依恃為唯一援手,並陳述苦衷,要求協助廢除《辛丑和約》。事實上,中國對歐戰貢獻很有限,而擬在和會提案的範圍卻很廣泛,固然展現中國朝野對追求平等自由國際地位之願望,但牽涉到太多戰勝國在華之特權,相當不切實際。
  11月28日北京外交部對代表團提出第一份全面的和會訓令,主要分普通原則、希望條件及對德奧條件三部分。整體觀之,訓令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平等國際地位、與美國保持一致。平等國際地位包含:對日平等、對列強平等(如希望條件各款)及對德奧平等(如德奧條件各款)。與美國保持一致則是當時中國外交主要策略,然而這個策略要付出與日本對抗的代價。訓令中並沒有要在和會中針對膠州灣及《民四條約》提案,可見當時北京政府在山東問題上,打算依據中日成議解決,更沒有廢除《民四條約》的想法。可以推斷當時北京政府希望能依賴日本善意,收回膠州灣;依賴美國善意,提出希望條件並廢除《辛丑和約》。
  然而,美國真正想做的是利用中國鉗制日本在東亞的擴張,挑戰它不承認的《民四條約》及日本在中國的影響力;對於中國的希望條件,充其量只是同情,卻又不允許中國腳踏兩條船。中國和會代表團團長陸征祥在啟程前夕被迫做出抉擇,只能“聯美製日”,一步步走上中日對抗的道路。
  1919年1月8日,北京政府修改訓令中希望條件部分,著重鐵路統一問題,擬借重英美資金,組成國際銀行團,以門戶開放之名,打破日本勢力範圍,收回日本控制諸鐵路。此舉突顯北京政府內親美與親日勢力的對抗,引發激烈派系鬥爭。
  總而言之,要評價中國在和會外交的成敗,必須考慮整體國際外交局勢中的美日在東亞的競爭,及中國外交方針的抉擇與演變,甚至於中國內部的派系競爭。大致而言,中國和會外交方針相當靈活,在和會爭取到的成果,遠超出中國的國力以及對一戰的貢獻程度。
  美國力挺,中國獲利
  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使是山東問題,中國外交也不算是失敗。
  和會期間中日競爭山東,日本堅持應先由它繼承原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再由中日談判如何交還中國。依據是日本對德國作戰的貢獻,尤其是出兵攻占青島。加以中日之間已對日本繼承德國權益有成議,而英法等國也與日本訂有密約,承認日本在山東的地位,日本的事實及法理依據都十分堅強。
  北京政府對代表團的訓令中,並無在和會提出山東問題的指示,部分代表團成員如顧維鈞、施肇基及王正廷等,則多次建議應利用美國的支持,在和會提出山東及二十一條問題,和會開幕前夕陸征祥也同意了。當中國代表提出山東德國權益應直接歸還中國時,日本代表團十分驚訝,認為中國背信。
  1919年1月28日顧維鈞在和會十人會中的山東問題發言,十分精彩,中國似乎居於上風。但是日本堅持“條約神聖”,逼迫英、法等國實踐承諾。美國對華之助力,則受英、法牽制及意大利威脅退出和會的影響,日漸削弱。最後日本又提出在國聯盟約中寫入“種族平等”原則,嚴重威脅到威爾遜最關心的成立國際聯盟問題,美國不得不在英國調停下對日本在山東問題上做出妥協。決定對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權利,但日本要對將來歸還中國之條件做出承諾。
  4月30日三國領袖會議,決定德國前在膠州及山東省所有各項權利一概放棄,交於日本。日本代表則做口頭聲明:日本自願擔任將山東半島連同完全主權還中國,惟將前允德國之經濟特權暨在青島設立特別居留地權保存之。各鐵路業主,專為保護營業安寧起見,可用特別警隊,以華人充之,各路所選日本教練人員由中國政府委派。日本軍隊應於最早期間撤退。簡言之,日本保證歸還膠州主權給中國,將只繼承德國在青島的經濟特權及其他普通權利。威爾遜對此聲明表示滿意,三強決定將日本建議條款納入對德和約156-158條。
  由於日本之口頭聲明,並未公開,中國代表團直到6月初才看到會議記錄。而國人只知道對德和約的條文內容,咸認為中國“外交失敗”。
  巴黎和會對山東的安排,不能只看對德和約156-158三條,還要加上日本的聲明內容;美國總統威爾遜致力約束日本所得,英國努力協調,日本已做出許多讓步,但因國家體面考慮,堅持不肯將歸還膠澳給中國形諸文字,只願在會中做聲明,保證歸還青島主權,限制山東經濟利益,而美國又一再強調不承認1915年、1918年中日成約。這樣的安排,日本僅得到了面子,先取得對膠州灣租借地的自由處分權,再與中國談判歸還條件,而有關歸還條件的內容,及限制山東經濟利益,已經做了宣示保證,並有美、英、法三大國做保證,對中國而言,其實頗為實惠。然而中國朝野希望可以直接無條件收回青島租借地及德國在山東權益,對於得到間接有條件收回並不滿意,加以當時輿論喧嘩及政客扭曲,絕大多數國人以為和會對山東的安排,僅是對德和約之三條而已,遂堅持不保留則拒簽。事實上,後來在華盛頓會議山東問題基本上依照巴黎和會的方案解決,學者多認為是外交勝利。
  另一方面,日本也不認為自己在巴黎和會上獲得勝利。日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雖得到《凡爾賽和約》之山東條款,勉強維護了面子及國家榮譽,又得到北京政府簽約的承諾,似乎勝券在握;然而中國代表團卻在民意輿論壓力下,違背政府訓令,拒簽對德和約;加以民間激昂反日情緒,讓北京政府不敢與日本直接交涉,山東問題懸案化。而美國國會不批准對德和約,讓山東問題國際化,日本很是苦惱。加上山東問題完全違背威爾遜原則,以及公佈中日密約,都讓日本國際形象大受損傷。此外,日本提案的人種問題無法通過,以及在和會上由三巨頭主導的情況,也加深日本尚未被白人列強圈認可的自卑感;若說中國在和會“外交失敗”,日本方面卻看不到有什麼“外交勝利”的喜悅,日本民族主義感受到相當的挫折感,而中日、中美關係惡化,更是苦惱。
  □唐啟華(歷史學家)  (原標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並未失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76srbkj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